一、前端混合原料的类型与特点
在液体饮料生产中,前端混合的原料通常以粉体或颗粒形式存在,需在溶解或调配前实现均匀混合。主要原料包括:
1. **基础成分**:如糖粉、奶粉、植物蛋白粉等,通常占比较大且流动性较好。
2. **功能性添加剂**:如维生素、矿物质(如钙、铁等)、膳食纤维等,这类物料添加量少(甚至低至万分之几),且比重差异大。
3. **风味与色素**:如香精粉、天然色素粉等,多为超细粉体,易吸附或漂浮。
4. **稳定剂与乳化剂**:如黄原胶、CMC等,需与其他粉体充分结合以避免结块。
二、混合过程中的主要难题
1. 轻重粉混合不均
饮料原料中常存在轻质香精粉与重质矿物质粉的混合问题。传统混合机依赖重力扩散,轻粉易悬浮在物料上层,难以与重粉均匀结合,导致成品口感或营养成分分布不均。
2. 微量元素添加均匀性差
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添加量极低(如0.01%),传统混合机因单一运动模式难以实现微观均匀分布,易出现局部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产品质量稳定性。
3. 超细粉漂浮与吸附
纳米级或超细粉体(如某些功能性添加剂)在混合中易因动能漂浮或吸附于容器壁,形成混合死角。
三、双运动混合机的创新解决方案
双运动混合机通过“料筒旋转+叶片剪切”的双重运动叠加,从宏观到微观层面优化混合效果,具体技术优势如下:
1. 消除轻重粉分层
-料筒旋转:通过回转运动实现物料上下、左右对流,打破重力分层现象。
-叶片下压作用**:螺带叶片在转动时对轻粉施加向下的压力,强制将其嵌入重粉中,确保轻重粉充分混合。
2. 提升微量成分分布均匀性
-双重混合机制:料筒的宏观扩散与叶片的微观剪切协同作用,使微量粉体在主体物料中被反复穿插、剪切,实现纳米级均匀分布。
- 低速混合减少活性干扰:相比传统高速搅拌,双运动混合机采用中低速运转,减少超细粉的漂浮与团聚,保障混合稳定性。
3. 高效解决超细粉难题
-多维度剪切:内外圈螺带叶片分别向中间和两端拨动物料,形成径向与横向的复合流动,消除超细粉吸附死角。
-高装载率设计:装载率可达75%,减少空余空间,抑制粉体漂浮,同时提升单次处理量。
四、应用案例与效益
以某饮料企业为例,采用金合JHX系列双运动混合机后:
-合效率提升:原本需24小时的混合缩短至4小时,普通粉体混合仅需十几分钟。
-能耗降低:省电70%,节省空间50%,综合成本下降30%。
-质量提升:混合均匀度达99%以上,微量元素分布标准差小于0.5%,显著提升产品一致性。
五、结论
双运动混合机通过创新性的双运动叠加原理,有效解决了液体饮料前端混合中的轻重粉分层、微量元素分布不均及超细粉处理难题。其高效、节能的特点使其成为现代饮料工业中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核心设备。未来,随着对功能性饮料需求的增长,该技术在高精度混合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金合双动微信公众号